培训内容:
课程背景
1、深度分析职业倦怠形成的主客观原因,辩证认知、逐步剔除,以提示管理者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变,以适应企业急剧变革与管理需求。
2、落实五套可操作行动方案,逐一深入,环扣升级,预防克服职业倦怠。减少无效能抱怨,更加投入和专注当下工作,对自己负责,对客户用心,对组织忠诚,自我平衡感和自我悦纳感更高,以保持个人与组织良性发展循环。
3、运用一个框架、一套技术、五个方法,重塑自我心智,激发蜕变力量,面对压力和挑战,提升自我复原力,积极践行“工匠思维、工匠精神、工匠能力”,最终对绩效和结果负责,焕发自身生命存在的新意义。
课程目标
1、出工不出力,上班刷手机;看着人也在,心在千里外。
2、干得不累活得累,假性疲劳。
3、只放电,不充电,干电池状态。
4、只发脾气,不长志气,排气量超标。
5、油耗大,效能低,轮胎打滑。
6、没有神经,没有痛感,没有所谓,橡皮人现象.....
课程开发的管理学价值:
据《中国青年报》载,全球知名调查公司盖洛普咨询公司发布2016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,结果显示:全球敬业员工比例为13%,中国敬业员工只有6%。处于全球垫底水平。
过去,企业界一直研究职业倦怠、工作枯竭和“职业高原”、“天花板效应”,越研究问题越严重。是不是思维导向出了问题?
我们以前习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说教,较少思考这些“问题”背后隐藏的复杂人性、个体思维模式及动机情感偏好。
职业倦怠的概念1974年由美国心理学界提出。44年了,今天,企业界、学术界更倾向于“工作投入”这一概念,其关键词是:活力、专注、贡献。
课程大纲
第一讲:为什么要倡导工作投入?
一、为什么有人一工作就痛苦?
1、社会学解释
2、心理学解释
3、人性人欲解释
二、为什么有人会沦为“橡皮人?
三、七大倦因深度分析
1、人格型态
2、适应与匹配
3、负荷与报酬
4、价值观与个人发展
5、体制与公平性
6、年限与沉没成本
7、日久生情与日久生厌
四、工作投入对个人和组织的五大利好
测试:《您的工作投入水平如何?》
第二讲:工作持续投入,个人能做什么?
一、行动建议:价值认同+赋予意义
1、物质获取
2、精神升华
3、畅想未来
案例:《稻盛和夫的劳动观》
小活动:《犒赏自己》
二、行动建议:挑战目标+突破阈值
1、不要迷信“激情”这种东西
2、激情需要时间的磨砺
3、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
落地清单:跨越型和保守型
(三)行动建议:专注聚焦+高峰体验
1、不靠谱的鸡汤和阿Q
2、“福流”的四个条件
3、怎样才能获得澎湃的福流?
4、工匠精神与工匠能力缺一不可
5、哪些情况下不建议践行工匠精神?
视频:《door》
落地工具:《任务猎杀日》
四、行动建议:悦纳自我+平衡家庭
1、平衡的障碍点是求全
2、平衡的突破点是统筹
3、如何做到家庭-工作不失衡?
测试:《工作-家庭平衡量表》
小练习:《绘制家庭能量图》
4、工作投入≠工作上瘾
五、行动建议:资源支撑+团体庆贺
1、工作积极反馈与自励
2、同事支持和上级支持
3、如何优化“工作控制感”?
测试:《员工心理资源获取途径量表》
案例:《他从普工如何成为世界级专家的?》
第三讲:工作持续投入,组织要做什么?
一、构建正能量文化场
1、减低不良人际内耗
2、工作流程优化创新
3、覆盖心理层面的制度
4、内驱力激励模式变革
落地清单:从一般性激励走向深层次赋能
二、工作压力与绩效平衡干预模型
1、完整性;2、挑战性;
3、迁移性;4、丰富性。
群策群力:《适度压力与能力激发》
三、制定身心灵健康计划(0EAP服务)
1、针对员工本人
2、针对直系亲属
3、针对同级关系
4、针对组织促进
第四讲:蜕变力量:个体自我成长永无止境
一、突破妨碍成长的局限性信念
1、获得工作内在动机的“金三角框架”
2、工具应用:换框练习
3、回到工作中如何继续实践/验证“换框技术”?
二、个体成长发展中的“心理复原力”训练
1、心理复原力是超越工作投入的更高法门
方法1:心理动力性训练
方法2:意义化
方法3:适度的磨练
方法4:获得人生转折的机会
方法5:家庭的温暖和社会支持系统
2、工作成就与“冰山幻想”练习
视频:《我爱教练》
心理实验:《做一个复杂认知信念的人》
3、工作就是一场修行,精进与随缘并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