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工时测量与改善其它上课时间:
培训对象:
工艺工程师,精益制造工程师,IE工程师,生产主管,生产经理,工程经理,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。
培训内容:
培训受众:
工艺工程师,精益制造工程师,IE工程师,生产主管,生产经理,工程经理,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。 课程收益:
通过培训,掌握:
标准化作业对标准工时的意义,如何制定标准化作业。
标准工时的构成、测量方法、影响因素、制定步骤,宽放率及标准工时的改善。
劳动定额的制定,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改善。
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,合理制定劳动定额,为企业合理考评员工绩效提供数据基础,并提供系统改善作业效率的方法。课程中穿插大量讨论、练习及案例。(最好能事先由企业提供部分案例或提前到现场研究) 课程大纲:
第一单元:标准化作业流程
标准化作业的作用
最佳作业方式,效率高
产品质量的保证
标准工时的基础
质量审核的基础
标准化作业流程指导书
标准化作业流程图
关键作业因素/作用准备
指导性与参考性文件
作业要素及统计分析
常见故障及处理预案-知识库
第二单元:标准工时的构成
时间研究
游戏一:扑克牌游戏引出对标准工时的思考
标准工时的定义
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
合格工人
作业标准
正常的环境和条件
普通熟练程度和正常速度
注:测量标准工时一定要注意上述四个要素。
讨论一:对照定义,游戏中的标准工时该如何计算
讨论二:本企业标准工时的制定是否符合要求 如何改进
时间研究的层次
动作(适合动作密集型)
作业要素-若干动作集合而成
操作-若干作业要素的集合
程序-完成某项工需要执行的作业串
活动-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经历的过程,由若干程序或工作站组成
功能-构成产品的组件或零件,保证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所必须的所有活动。
产品-完成最终的产品
在测定标准工时时,要根据作业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测量等级,不可生搬硬套。
讨论三:本企业工时测量到何种等级合适
标准工时的构成
精密时间
主作业时间:
目标作业(主体作业)
辅助作业
如检查、测量、机器作业时间等
准备作业时间
如换型时间
开班前期的准备工作
换型后后道工序的起始等待
富余时间
人为富余
私事富余(喝水,擦汗等)
疲劳富余
其它富余
作业富余(质量问题处理)
工厂富余(5S、晨会)
时间分类
出勤时间
规定休息/用餐时间
有效工作时间
损失时间及消除
熟练程度
质量损失(原料、不合格品)
设备故障时间
等待(材料、机器等)
作业方法
标准工时分类
人的工时-Labor Hour
机器工时-Machine Hour
注:产能由机器工时决定,即将机器设置为瓶颈。
简单介绍人机协作-提高协作效率
案例一:人机协作改善案例
案例二:流水线铺线案例
参考资料:宽放种类及宽放率参考标准
讨论四: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富余时间类别,是分摊到产品标准工时中还是从工作时间中剔除
讨论五: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准备作业时间 是否可以消除或减少部分 如何做
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与注意事项
标准工时制定的八步骤
测量标准工时的要点
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工时
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划分
材料员/生产协调员/领班
组长/技术支持
间结员工如何分摊标准工时
分摊标准工时(不建议)
摊入生产成本(建议)
讨论六:企业中有哪些直接与间接人员,如何对间接人员进行定岗定员,如何考虑其标准工时
第三单元:标准工时的测定
直接观测法
秒表测时法
摄像法-要剔除其中的浪费时间
工作抽样法
工作日写实案例三:某家用电器工厂工作抽样法
案例四:某工厂工作日写实
合成法
预定时间标准法-PTS
工作因素法
方法时间测量
模特排时法-MODAPTS(重点)
练习一:用模特排时法计算给定作业的标准工时
标准资料法
测量标准工时的软件-AVI(先进)
几种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比较
作业要素统计及人型流程程序分析
练习二:作业要素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。
练习三:人型流程程序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。
练习四:选择生产线或作业工序,用上述方法进行作业测量和标准工时制定的练习。注意作业划分及测量的层级。
第四单元:标准工时的宽放与应用
评比系数的设定方法
速度评比法
平准化法
客观评比法
标准工时调整系数
努力度调整系数
熟练度调整系数
工作环境调整系数
学习曲线及其应用
学习曲线
如何基于学习曲线提高效率
标准工时的PDCA改善循环
工时改善的最大来源-作业改善
如何进行作业改善
讨论七:本企业如何采用评比系数和调整系数进行工
时制定
讨论八:本企业如何利用学习曲线及方法改善进行劳
动效率提升
标准工时的应用
产品成本管理(产品管理部)
产品制造成本计算
委外加工定价的计算
工厂生产管理(生产部)
生产计划
产能管理(设备管理)
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
工艺流程管理(工艺技术部)
生产线平衡
作业方法改进
人力资源管理(生产与人力资源部)
多技能培训
人力资源计划
讨论九:参考上述应用,建立本企业的标准工时应用。
案例五:根据标准工时及MRP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如何安排多技能培训。
第五单元: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
劳动定额的种类及作用
劳动定额及其要素
劳动定额的种类
劳动定额的作用
劳动定额的制定与管理
劳动定额与岗位定员
劳动定额的制定步骤
劳动定额的更新与管理
员工绩效体系
员工绩效体系的构成
意愿/技能/环境
案例六:机器看管定额的计算
案例七:员工绩效的计算与考核案例
案例八:根据某汽车焊接工序视频分析如何改进 作业,缩短节拍时间,解决产线平衡问题。
第六单元:效率与绩效改善体系
生产率的提升维度
劳动生产率=单位时间产量/投入工时
设备效率=价值运转时间/计划开动时间
原材料生产效率=有效产量/原料投入量
绩效指标分解与改善步骤
员工相关的时间损失
IE技术
线体平衡
人机协作
人因工程(线体高度、工位布局)
案例九:生产线体平衡改善
员工绩效
车间相关的时间损失
车间管理绩效(人员安排)
间接部门相关的时间损失
间接部门绩效
新品验证/设备状况/生产工艺
员工绩效体系的改善
员工绩效改善六部法
讨论十:根据内/外业的实际工作,找出目前有哪些影响效率的损失
讨论十一:从劳动率提升维度看,你有哪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
综合讨论:通过本次培训,写出您关于标准工时制定与效率改善的建议。
案例十:产品快速换型案例 培训师介绍:
Eric Zhang
教育背景: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;曾赴瑞典总公司及公司在美国,德国,马来西亚,印度等分公司进行工业工程(IE)及精益生产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及培训。
技术职称:高级工程师,拥有一项国家专利局颁布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。
社会荣誉: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。
工作经历:
张老师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,历任大型国企、大型合资企业、大型外资企业的质量经理、工业工程部经理、物流仓储经理等高级职位,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!
作为工业工程部经理,张老师在精益生产,工业工程方面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。目前正主持本企业的卓越制造改进项目(口号:从中国制造---〉卓制中国)。主要应用工业工程(IE)技术中的工艺程序分析,操作程序分析及精益生产中的价值流分析技术(VSM)进行生产流程的持续改善,通过动作分析进行装配测试作业的动作经济性分析,从而消除动作浪费,并使装配线员工的工作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的作业方式。在企业内应用精益生产中的拉动式生产(DFT)对各生产线进行物料补充,并辅以第三方物流的HUB库来实施JIT生产。应用均衡化生产(Leveling Production)方式进行排产,满足小批量多频次的客户需求。与瑞典同行紧密合作,同时与供应链管理,计划管理,订单管理,物料管理部门合作,并参考丰田制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