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种内驱因子”教你如何做非物质激励
每个员工都渴望激励,因为激励代表着别人对自己工作能力肯定,代表着别人对自己的重视。与物质激励带来的直接刺激不同,非物质激励能给员工带来自豪感、价值感和参与感,并直接转化为内驱动力,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。但很多管理者认为,自己没有给下属员工升职加薪的权利,谈激励不切实际。不能狭隘地认为激励就是物质激励,靠钱永远留不住人,为钱而选择留下的人,也会因为钱而走。管理者需要把非物质激励灵活运用,作为企业致胜的法宝。然而,如何运用好非物质激励,他们常常深陷困惑中——
如何准确分析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真实需求?
管理者可以使用哪些非物质激励的措施?
管理者如何称赞与鼓励员工?
针对以上问题,我们特邀原波司登集团领导力学院院长尤志欣老师,与我们一同分享《非物质激励—激发内驱力》精彩课程。本课程通过详解三种内驱因子:目的、专精、自主,并结合经典的企业实际案例,传授学员实际可用的工具,理论方法结合实战经验,实实在在帮助学员掌握非物质激励方法,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既降低企业用人成本,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。
课程收获
企业收益:
1、培养管理者的非物质激励能力,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;
2、打造一个积极向上,充满激情的团队氛围,提升业绩。
岗位收益:
1、找出激励员工的真正驱动力;
2、掌握三种内驱因子:目的、专精、自主;
3、学会成长型思维模式,并运用于工作中;
4、掌握内驱动力的工具和使用策略。
课程特色
1、以案例讲解,形成理念冲击,促进激励方式的思维转变,从外在奖励与惩罚的“外驱力”升级为内在激励的“内驱力”;
2、工具简明易用实用,理念清晰,适用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环境,能真正帮助更好激励员工,提升员工的积极性。
第一部分:管理体系升级
1、介绍与欢迎
2、发现那些激励员工的真正因素
(1)令人吃惊的敬业度数据
(2)心理学研究:蜡烛实验
a)外部激励伤害创新
b)注意力的垂直与水平思考
(3)TED演讲:丹尼尔的发现
a)聆听全球排名前十的思想家分享
b)反思我们的工作
3、激励需要提升
(1)古老的驱动力:1.0生物性驱动
(2)工业时代的驱动力:2.0外部驱动
(3)新时代的驱动力:3.0内在驱动
(4)驱动的两种行为:X与I
(5)X与I的组织对比
4、激励工具:
(1)如果…那么…到既然…那么…
(2)外部驱动力升级内部驱动流程图
第二部分:三种内驱因子
1、目的—渴望超越自我,做更有意义的事情
(1)工作的意义:组织、团队与个人的关系
(2)外部驱动:满足需求
(3)内部驱动:追求意义
(4)积极聆听:支持员工实现目的
(5)活动:英雄称号
(6)联结组织的目的与团队、个人的目的
(7)案例:腾讯、阿里与GE的目的
(8)营造组织的归属感
(9)应用工具:每天5分钟、绩效翻一倍
2、专精—渴望在有意义的工作上取得进展
(1)心流
a)心流任务的特点
b)刻意练习,成就大师
c)绩效目标澄清
d)绩效反馈的频率与质量
(2)专精原则
a)成长型思维模式
b)优势型思维模式
c)外在痛苦与内在愉悦
(3)案例:匠人精神:寿司之神
(4)活动:重新设计心流任务
3、自主—渴望决定自己的生活
(1)自主:四要素
a)工作内容的自主
b)工作时间的自主
c)工作方式的自主
d)工作团队的自主
(2)自主与责任感
a)自主提供参与感和责任感
b)指令破坏责任感
c)交流与化解领导者的担心
(3)活动:自主审视
a)我的自主状态
b)团队自主状态
(4)工具:不做的事情清单
(5)案例讨论:腾讯的团队自主、Zappos的自主文化
第三部分:工作坊回顾与行动计划
1、回顾课程
2、大型案例模拟
分三组,认领任务;小组讨论;分享、点评与答疑总结
3、行动计划
(1)在自己团队激发驱动力的机会
(2)相互分享
4、后续应用工具介绍
5、总结课程
原波司登集团领导力学院院长尤志欣
实战经验
拥有十多年领导力培训和企业大学工作经验,曾任职于波司登集团、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腾讯科技等大型互联网企业,熟悉互联网、通信、高科技、零售、房地产、医药等多行业。在组织发展、企业大学培训等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对领导力发展见解独到。
授课经验与影响力
培训授课和提供教练服务时长超过10000小时,擅长通过提升管理者领导力、促进组织创新变革和激发员工内在驱动力,来提升企业绩效和持续的竞争力。
专业背景
DDI认证领导力等系列课程培训师、ICF认证PCC教练、TNM认证企业教练讲师与教练督导、《Drive》驱动力课程认证培训师、ArtofHosting认证引导师。
主讲课程
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、情商领导力。
服务客户
华为、腾讯科技、通用电气、松下电器、李锦记、世茂集团、波司登集团、方太集团、携程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新日电动车、华康医药、东方航空、报喜鸟集团、上海贝尔、中智测评、中盐集团……
企业各部门中高层管理人员、项目管理负责人、部门骨干员工等。